微信扫描咨询
独木不成林,一花难成春。企业因分工而集聚,因集聚而成产业,因产业而形成集群。一个城区必须要构建全链产业生态才能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,“聚”字便显得尤为重要。在前海,“固巢养凤、全链生态、海纳百川”是“聚”的内涵。从微观上看,前海对入驻企业是尽量进行全方位、全链条服务。从宏观上看,前海规划了众多产业集聚载体,如前海深港商贸物流小镇、前海深港国际金融城等。而随着前海扩区,其多元化产业前景完全打开,产业之间的对接和集群效应凸显。
“261162”构筑前海产业生态圈
上周,前海深港国际金融城(下称“前海金融城”)迎来两个新成员:
一家是恒生前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(下称“恒生前海基金”),成为首家入驻的港资金融总部企业;
另一家则是世界500强企业、全球五大保险集团之一——法国安盛集团旗下安盛天平保险销售有限公司总部,成为首批入驻的外资金融机构。
两家知名总部企业的入驻,对加速前海金融城产业集聚起到标杆示范性效应,也是推动前海“261162”产业生态圈建设的助力。所谓“261162”,即前海“两城六区一园一场六镇双港”建设规划,涉及金融、业服务、商贸物流、数字经济、文化创意、国际法务、国际高端智库等多类产业集聚区的载体搭建。其中,总体规划面积2.3平方公里的是重中之重,主要面向国际性大型金融机构、港外资金融机构、数字金融机构打造功能集聚区的国际化金融平台。正式启动建设仅一个多月,签约入驻的各类金融机构已有百余家,其中港资、外资合计占比超过30%,产业集聚态势显著。
而前海深港商贸物流小镇自9月中旬正式揭牌运营后,拟通过商贸物流产业的集聚发展,助力香港商贸零售业拓展新空间。目前,该小镇签约面积已超3万平方米,签约入驻率约70%,包括利丰、嘉里、银迅科技、中电港等知名港企。下一步,该小镇将加快推进香港风情街、香港商品展销中心等项目建设,重点引进香港本土知名品牌,力争将小镇打造成“港风港韵最足、服务标准最好、企业效益最高”的深港合作示范标杆项目。
“前海多元化产业前景完全打开”
除了规划建设产业集聚载体,前海非常注重产业生态的构建,这既体现在对企业发展上,更在于对整个产业各类型机构的全链条扶持上。以前海管理局印发的《关于支持港澳青年在前海发展的若干措施》为例,其36条措施从纵向看贯穿“实习、就业、创业初期、企业发展期”等全过程,从横向看则覆盖了个体、孵化载体、综合平台及生活保障等多方面。比如,除了给予创业启动资助、融资扶持、场地租金补贴、上市奖励外,还对众创空间、孵化器、加速器等孵化载体和平台机构进行奖励,孕育创新创业企业发展生态系统。
11月下旬,前海又密集发布三个扶持政策,其中,《前海支持金融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》是“前海方案”发布后,针对金融业发展推出的首个专项政策,且覆盖宝安、南山的前海扩区范围。该政策对“持牌金融机构、金融企业总部、金融科技、数字货币、融资租赁、商业保理、绿色金融、金融控股、行业协会”均予以扶持,对前海在引导金融企业在地经营、提升深港金融合作能级、未来特色金融探索等均有助力。
而从更大范围来看,本身就位于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的核心位置的前海,在扩区后,海陆空铁齐备,拥有了极佳的资源条件。“现代服务业包含设计、物流、金融、管理、法律、会计等,科技和信息最终也属于高端服务业领域。扩区后的前海会形成与其服务的如制造业、海洋产业、电子产业等密切相关产业集群,出现共同发展的局面。”樊纲建议前海通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去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,尤其要注重联合香港,深耕人工智能、健康医疗、金融科技、智慧城市、物联网、能源新材料等领域,加快前沿技术产业化。